小景谷古树茶-复苏中的茶叶小镇-小景谷
苦竹山被称为小景谷。
今日的小景谷毫不夸张地说,是家家户户种茶、经营茶,靠茶致富。遛一圈小景谷的街道便可以找到驻扎在这里的现代化普洱茶企业的广告牌、路标,李记谷庄、茶马司、昌泰恒丰源、馨茗等等,还有许多茶叶零售、批发的店面,有些茶店并非近年茶市好了以后来才兴起的,而是拥有久远的历史。
小景谷茶市的繁荣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前清进士纪襄廷。或许,在100多年前,小景谷人纪襄廷为改变家乡贫穷面貌而推广茶叶种植种下茶树时,他可能没把握种茶是否真能改变家乡贫穷与落后的窘况?当他与同乡纪仁寿在小景谷街创办“恒丰源”茶庄的时候,他可能也没想过他的“恒丰源”茶庄除了经营茶叶生意外,还能带来什么收益?100多年过去了,当我们回述这段历史的时候,会惊讶的发现,今日小景谷茶市的繁荣,都是他为后人做好的铺垫。
“吃叶子,穿叶子,没有叶子,没裤子。”这句话在小景谷已流传了百年,为了纪念纪襄廷,人们把去纪家村的路称为襄廷路,纪襄廷的墓地就在纪家村旁。墓地的碑文上有一段这样的文字“景谷之茶衣食万姓,庄蹻而后见公一人。”民国云南省教育、交通两司司长、东陆大学校长董泽为其撰写墓志,墓联为原云南省立第一中学教授王毓嵩先生所撰。用战国时开发治理云南的庄蹻与纪襄廷相提并论,足见当时的政府与百姓对其首倡制茶、兴边富民的壮举给予极高的评价。
纪襄廷,名肇猷,生于清咸丰八年(1858),小景谷纪家村人。他学习勤奋,考取秀才,补禀,至岁进士,并赏六品衔。光绪年间,世居小景谷的纪襄廷,看到家乡山脉重重、农田稀少,百姓穷困,便自己从外地选购茶种,尝试种植茶叶。成功后,他又大力倡导推广并帮助乡邻种植,这也影响了民乐、振太、威远等地,大量荒山变为茶地,形成了景谷河两岸的茶区。《云南通志》记载:“民国9年(1920),景谷区、勐倮区(民乐)共植茶树3347万株,年产量35.5万斤。”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渌筠阁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