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农残 科学方法「科学面对农残」
近年来,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和焦虑。作为一位健康天使、一种精神饮品和文化载体,中国茶叶在国人的心里有着崇高又神圣的地位,中国消费者完全不能接受茶叶与农药有丝毫瓜葛,所以茶叶农药残留问题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媒体曝光了少数茶叶存在农残超标的事实后,爱茶者和喝茶者深感惶恐与不安。
中国茶叶的农残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国人品饮安全,二是茶叶出口受阻。
问题有两个方面。在生产方式极其原始、组织形式高度分散的大农业背景下,茶叶作为一种农作物、一种食品,其饮用安全性的确存在隐忧。或者说,中国茶叶不仅需要、而且确实存在着使用农药以防治茶叶病虫害的现象,而且,在农药选择与使用规范两个方面,我们客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重视、需要控制、需要监管、需要媒体、公众监督和法律制裁。另一方面,中国茶叶出口受阻,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着对中国茶叶的针对性检测现象,涉嫌贸易保护。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及其农药防治,任何国家都不例外,茶叶也是如此。世界经济中包括农药研发、生产与出口,涉及茶叶生产与消费的贸易等。而国人对于茶叶农残,也存在着认知上的误区,我们需要保持理性的心态、加强科学的认识:其一:茶叶种植过程中到底需不需要使用农药?有没有使用农药?其二:如果使用农药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使用了哪些农药?是不是使用了违禁农药?其三:如果使用的是法规许可的农药,是不是严格遵照规范使用(包括用量、浓度、安全间隔期等)?其四:中国茶叶基本是冲泡饮用法(直接食用除外),所以消费者关注的应该是茶汤中的农药含量,科学检测也应该重在检测茶汤中的农药残留;这里涉及到干茶中的农残在水中的溶解性与溶解量。其五:茶汤中如果存在农药残留,它们会直接进入人体,消费者关注的其实是其残留量是不是在安全的区间内?所谓安全的区间是一个十分严谨和非常复杂的科学问题,包括干茶中农药残留的类型与成分、含量、水溶性与水溶量、进入人体后的密度和积累量、分解与排出、对各种人体组织和器官的损伤程度,等等。我们应该认识到,由于大气、水、土的污染,以及空气漂流和动物携带等,绝对的零农残茶叶几乎是不存在的,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渌筠阁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