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怎么分-名分还是口感解锁普洱收藏的正确姿势到底是什么
自上周我们推出《独家|非遗传承人,除了贵,还有什么!》《独家|非遗,为何而请?》,引起了很多爱茶人们的强烈反响,业界的声音,也是褒贬不一。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很高兴地看到,绝大多数读者对我们的立场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其实,在茶产业迅猛发展、茶文化方兴未艾的当下,茶界不可避免的存在许多怪象与乱象。很显然,这些现象的存在,对于茶界造成了不利的印象。基于此,针对茶界的一些怪象、乱象,我们将陆续推出中国茶界批判系列,本着尊重事实的原则,深度剖析,旨在传播正能量,倡导茶叶理性消费,助推茶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因为一些机缘,接触过普洱茶圈的大小玩家自发组织的小茶会。这个圈子给我的感觉一直很像水晶球的多面体,折射出的不止是茶本身,更多的是人情、人性。在我看来,普洱茶应该是茶界里花名、玩头最多,最讲究配方、年份、厂家、名师、藏家、山头的茶。但是,这个圈子的门槛其实很高,如果只是收点五年内的中端新茶,大多白领阶层是可以承受的。但如果是收中期茶乃至中生代茶,那花头多了去了,进阶前提是非富即贵,再加一间设施良好的私人茶仓。
这跟古玩收藏一个概念,当精品汇集到一定体量时,需要支出的时间成本、空间成本、知识成本非常高昂。古董收了,需要筹备大笔维护资金和随时准备缴掉的学费;好茶收了,需要创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良仓,并在一定时候酌情补仓。因为有些茶继续存放意义已经不大,还是落肚为安,或者转让他人。所以在财力充裕的前提下,适时补仓,以藏养藏也是一种良性循环。
有的发烧友最大的乐趣就是和茶友分享,互通有无,这种方式我感觉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但如果本身不是茶商,只是单纯的发烧友,且财力有限,欲要将大部分好茶全部收纳,感觉并不现实,检测真伪的水那么深,神仙都未必交满分。除非是周瑜打黄盖,讲故事挖坑做局的又另当别论。
举个栗子,坊间流传过的99大渡岗,曾有三四次入手的机会,价位也能接受,但那始终可疑的各种色阶的台版白棉纸和那张印有英文的包装纸,令我始终存疑。直到后来,从茶友那里听闻到的关于一批,二批,N批的大渡岗相关传闻,让我彻底打消念头。我的可悲的易武情结也该到了割舍的时候,有那钱还不如去买一筒大益501V93,或者下关03五金刚来得靠谱些。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渌筠阁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