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煎茶与点茶之别:茶艺演变与日本煎茶内涵探析
各位茶友,大家好!我们将一同探索宋代煎茶与点茶的区别,以及了解日本煎茶的内涵。茶艺,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韵味。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让大家对茶艺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宋代煎茶与点茶的区别
1. 点茶工具
点茶的工具名为茶筅,是宋代人发明的搅拌点茶用的工具。在点茶过程中,日本抹茶的搅拌主要依靠茶筅,而不宜使用搅拌机,因为抹茶数量不多,使用搅拌机容易导致茶末残留。
2. 茶席的发展史
明代朱元璋废除了团茶,唐代的煎茶和宋代的点茶被瀹泡法取代。明末沈德符在《野获编补遗》中提到:“今人惟取初萌之精者,汲泉置鼎,一瀹便啜,遂开千古茗饮之宗。”这表明明人以开放自由的心态,崇尚清韵,追求意境。
3. 点茶器的作用
点茶器是用于沏茶的工具。点茶是唐、宋时期的一种煮茶方法,是分茶的基础。点茶可以在二人或二人以上进行,也可以独个自煎(水)、自点(茶)、自品,给人带来身心享受和回味。
4. 唐代煎茶与宋代点茶的区别
唐代煎茶重于技艺,而宋代点茶更重于意境。宋代蔡襄在《茶录》中提到:“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钞茶一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绝佳。”这表明宋代沏茶时尚的是点茶。
二、唐代的煎茶法、宋代的点茶法、明代的瀹饮法
1. 唐代的煎茶法:将茶叶放入瓯中,加入开水,用竹筛过滤出茶汤,再倒入茶杯中。
2. 宋代的点茶法:将茶叶放入茶壶中,先用少量开水冲泡,待茶叶展开后再加入适量的开水,等待一段时间后倒入茶杯中。
3. 明代的瀹饮法:将茶叶放入茶杯中,先用少量开水冲泡,待茶叶展开后再加入适量的开水,等待一段时间后用盖碗盖住茶杯,倒过来倒出茶汤,再将盖碗翻回来,将茶杯放在盖碗上。
三、19世纪初茶叶的冲泡方式
1. 绿茶:一般水温控制在80至85摄氏度之间,茶水比例为1克绿茶对应50毫升水,第一泡浸泡时间10秒左右,逐渐延长时间。
2. 红茶:水温90度左右为宜,投茶量为1克红茶对应50毫升水,冲泡时间在2至5分钟。
3. 乌龙茶:一般选用专业的紫砂壶或者是盖碗,并且要用100度的沸水冲泡。
4. 黄茶:冲泡温度最好在85度左右,茶具容量放入四分之一黄茶茶叶。
四、点茶道与煎茶道的区别
1. 煎茶:最初表示的是制作食用茶的一道工序,后来逐渐被用来指代一个茶的品种。蒸青煎茶的工艺过程包括贮青、蒸青、粗揉、揉捻、中揉、精揉、干燥等工序。
2. 点茶:将茶壶里烧好的水倒入茶盏中,也是唐、宋时期较为流行的一种煮茶方法。点茶前先用茶壶煎水,然后将研细的茶末放入茶盏中,倒入少许沸水。先调成膏,再注入瓶中沸水,将茶末调成浓膏状,以粘稠为度。接着就是先用一只手点茶,同时用茶筅旋转打击和拂动茶盏中的茶汤,使茶汤泛起泡沫。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宋代煎茶与点茶的区别,以及日本煎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茶艺,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希望这篇文章能为大家带来启发和帮助。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渌筠阁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