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的民族文化和特色-土家族茶文化中的茶崇拜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土家族茶文化中的茶崇拜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土家族茶文化中的茶崇拜以及土家族的民族文化和特色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土家族最有特色的是什么

1、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大多数人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很早就开始使用汉语、汉文,只有湖南的永顺、龙山、古丈等聚居地区,还完整地保留着土家语。本民族无文字,通用汉文。

2、土家族爱群居,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单家独户。土家人采取倚山建房,一般为吊脚楼,楼上住人,楼下关牲畜。建房要求背有靠山,面有向山。一般是四列三间,居中的一间要设祖先神位。正侧左右两房住人,多为两小间,叫住“小二间”。小二间前设火铺,火铺中间置火炕,火炕用于取暖的煮饭,火炕上放着铁制三角架。火炕上空吊有炕架,用以烘炕物品。特别是春节之前,用以烘炕腊肉和香肠等物现在保留亦有。

3、土家族女装为短衣大袖,左袄开襟,滚镶2~3层花边,镶边筒裤;男装为对襟短衫。“过赶年”,即提前l~2天过年,是其重要节日。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妇女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

4、男女多经对歌相爱结婚。有“哭嫁习惯”习惯。女子在出嫁前7-20天开始哭,哭嫁歌有“女哭娘”、“姐哭妹”、“骂媒人”等。开始是轻歌唱,越接近嫁期越悲伤。直到哭的口干舌噪,两眼红肿。他们把是否善于哭嫁作为衡量女子才德的标准。

5、受汉族影响在宗教方面,主要迷信鬼神,崇拜祖先。这些神不是他们自己的神。过去有巫师驱鬼。有的地方信道教。每逢年节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进行小敬。祭祖的食品有猪头、团馓、粑粑、鸡鸭和五谷种等。

6、有的在每餐饭前,先用筷子夹少量的菜插在饭上敬默一会儿,表示请已故先人先吃,然后自己才开始食用,农历六月六日为祭土王,每个村寨都要设摆手堂,将猪头、果品等祭品放摆手堂前。十月朔日祭冬,宰鸡鸭设筵宴客。此外,土家族还敬灶神、土地神、五谷神、豕官神,在修房造屋时祭鲁班,祭品除酒肉外,还要一只大公鸡。

7、土家族平时每日三餐,闲时一般吃两餐;春夏农忙、劳动强度较大时吃四餐。如插秧季节,早晨要加一顿“过早”,“过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汤圆或绿豆粉一类的小吃。据说“过早”餐吃汤圆有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之意。土家族还喜食油茶汤。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有时也吃豆饭,粑粑和团馓也是土家族季节性的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时,过去红苕在许多地区一直被当成主食,现仍是一些地区入冬后的常备食品。

8、土家族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民间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腌泡酸菜,几乎餐餐不离酸菜。豆制品也很常见,如豆腐、豆豉、豆叶皮、豆腐乳等。尤其喜食合渣,即将黄豆磨细,浆渣不分,煮沸澄清,加菜叶煮熟即可食用。民间常把豆饭、包谷饭加合渣汤一起食用。土家族的饮酒,特别是在节日或待客时,酒必不可少。其中常见的是用糯米、高梁酿制的甜酒和咂酒,度数不高,味道纯正。典型食品:土家族人最爱吃粑粑(糍粑)腊肉、油茶等食品,还有合菜;团馓;绿豆粉(米粉);油炸粑。

9、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摆手舞”是流行的古老的集体舞,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方面的70多个动作。是与祭祀祖先、乞求丰收相联系的。不论什么盛大的聚会,都要跳的。“摆手”选阴历单日开始,持续的天数也是单数。一般三天、五天、七天。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九或三月初三,参加的人数有上万人。节奏鲜明、动作优美、朴素、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史诗、山歌最为著名。

10、土家族文学以叙事诗、山歌及跳摆手舞时所唱之摆手歌等最为著名。摆手歌有大摆手歌和小摆手歌之分,大摆手歌具有史诗性质;小摆手歌多为苦歌、恋歌,系抒情性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山乡风味。长篇叙事诗《锦鸡》是四句头民歌的组合体,用男女对唱方式表现,它以爱情故事为主线,反映出广阔的社会生活面。

11、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方面,刺绣、编织比较有名,土花铺盖尤为著名。在经济、文化的发展上受汉族影响较多,但也保留有自己的特点。湘西的“金色桐油”,鄂西的“坝漆”,都是饮誉中外的名产。“西兰卡普”是土家族民族工艺中的一朵奇葩。又称“打花铺盖”,它是一种土家锦。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美妙的构图被列为中国五大织锦之列。

土家族的民族文化和特色-土家族茶文化中的茶崇拜

12、土家族以过四月八、六月六和土家年为主要节日。最隆重的是过土家年,俗称过“赶年”,即赶在汉族过年的前一天进行,大年为腊月二十九,小年为腊月二十八。

13、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带的武陵山区。湖南省的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县,张家界市的慈利、桑植等县,常德市的石门等县;湖北省主要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建始、巴东、恩施、利川等县市,宜昌市的长阳、五峰两县;重庆市主要分布在渝东南的黔江、酉阳、石柱、秀山、彭水等区县;贵州省主要分布在黔东北的沿河、印江、思南、江口、德江等县。

二、侗族的图腾崇拜物是什么

关于侗族的图腾崇拜物,有以下几种:

1.鸟类图腾:侗族崇拜鸟类,认为鸟是神灵的化身,具有神圣的象征意义。侗族会用鸟类的形象来代表部落或家族,并用鸟的图案来装饰房屋、服饰等。

2.鱼类图腾:侗族居住在水域丰富的地区,鱼类在他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侗族人认为鱼是吉祥和富饶的象征,常常将鱼作为图腾崇拜物,用来祈求丰收和幸福。

3.树木图腾:侗族崇拜大自然,尤其是树木。树木被视为生命的象征,代表着生命的延续和繁荣。侗族会在树木上供奉祭祀,以祈求自然的保佑和丰收。

4.动物图腾:除了鸟类和鱼类,侗族还崇拜其他动物,如虎、狗、龙等。这些动物被看作是神灵的代表,代表着力量、勇气和吉祥。

三、土家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土家族有过“赶年”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八、二十九日过年,现土家族聚居的部分村寨,一直保留了这一习俗。“四月八”是土家族送毛虫的节日,要自念谚语,祈望庄稼免遭虫害,五谷丰登。信仰土家族崇拜祖先,认为祖先是最大的神,处处保佑子孙。普遍信奉“土王”,传说“土王”是土家族的祖先,每逢节日都要烧化钱纸,祭祀祖先和“土王”。土家族还信奉土地神,过年期间,凡是走亲访友经过土地庙时,都要烧香化纸,也还在不少土家族供奉“三王庙”的,庙内供有冉、杨、田三神位,祈祷三王神保佑人口平安、六畜兴旺。背景:湘、鄂、川、黔边界上家族的一些地方,每年要过三次年:腊月二十九(或二十八)“过赶年”;农历六月二十五过“六月年”;十月初一过“十月年”。汉族以及一些有关民族过大年(简称“过年”,即春节)都在腊月三十(或二十九)。土家族人提前一天赶着过年,故称“过赶年”。土家族人为什么要过赶年呢?在湘、鄂、川、黔边界民间流行着四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说为了抵御外国的侵略。传说明嘉靖年间倭寇(日本)入侵中国,永顺土司工彭翼南奉命出征,他率领士兵三千,提前一日过了年奔赴前线,大败倭寇,立了“东南战功第一”。为了纪念这次征战胜利,同时,也为表达广大民众对抗倭将士的深切怀念,永顺县土家族人就定在腊月二十九(或二十八)过年,这种“过赶年”的习俗已经持续了好几百年的历史。另一种说法是,为了打败异族的骚扰。缘于民族战争频繁,土家族民众常常不能安全过年。于是,本民族头领便施巧计,出奇制胜。头领让民众提前一天过年,尔后,率领将士猝然出击,敌人过年大吃酒肉,毫无戒备,被土家族人打得落花流水,仓皇撤离。还有一种说法,土家族人祖先贫困,给财主当长工,穷得无法过年,不能合家团圆,只好提前一天“团年”。另外也有说,四川西阳、秀山一带的士家族人分别在农历三月三、四月十七过年,是因为明代万历年间土家族人奉命出征,班师回朝的日期不一致,所以过年的时间也就不一样。

四、土家图腾有什么具体的崇拜对象

1、土家图腾相传,禀君是土家民族开基创业的先行者,受到了极大的崇拜。据《本记》载:务相(禀君)死,化为白虎升天。于是白虎被崇奉为土家图腾,为祖先神。尤以神龛中堂挂白虎以示敬奉。

2、但在山大人稀的土家住处,又常遭虎害,有消极躲避者,亦有相对镇摄之举,如土家人建房,户不对白岩,视白岩为虎,有“白虎对户坐,无灾必有祸”之说。如万一因地理条件限制,也有采取在门前加挡白岩的屏墙,或修门楼,置狮头像,俗称“吞口镇白虎”的补救措施。

3、这是土家人对“虎”表现出“崇”与“忌”不同的原始信念,沿袭至今。白虎在土家人的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土家族自称是“白虎之后”。相传,远古的时候,土家族的祖先巴务相被推为五姓部落的酋领,称为“廪君”。人民安居乐业,自然廪君也深受人们的爱戴。后来廪君逝世,他的灵魂化为白虎升天。

4、从此土家族便以白虎为祖神,时时处处不忘敬奉。每家的神龛上常年供奉一只木雕的白虎。结婚时,男方正堂大方桌上要铺虎毯,象征祭祀虎祖。除了进行宗教式的虔诚敬祭,土家人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白虎的影子。

5、古代土家族先民作战时所持的(钅享)钎、戈、剑上面,都铸镂有虎头形或镂刻有虎形花纹。如今小孩穿虎头鞋,戴虎头帽,盖“猫脚”花衾被;门顶雕白虎、门环铸虎头。其意用虎的雄见来驱恶镇邪,希翼得到平安幸福。

6、图腾禁忌。白虎图腾是土家族人民比较普遍的图腾信仰。土家族人以白虎为图腾崇拜,尤以“坐堂白虎”为甚。昔日,户户设坛祭虎神,或在神龛上供坐堂白虎,或挂中堂白虎,现今土家族人的习俗中,对白虎有敬、畏之分,其大体分野是鄂西为敬、湘西为畏。

7、鄂西较普遍地信奉“白虎当堂坐,无灾也无祸”,“当堂坐的是家神”,民家堂屋里多设有白虎神坐堂。而在湘西,则多信奉“白虎当堂过,无灾也有祸”,以忌虎为特征,永顺、保靖、龙山县一带,不少人认为自己的祖先是“打虎匠”,视白虎为凶神,并忌讳虎字,多以“猫”代之。

8、流传至今的土家族虎图腾崇拜,因地域差异,也有不同风俗。具体分为:鄂西土家族敬白虎,湘西土家族畏白虎。渝东南鄂西边土家族,则普遍信奉“坐堂白虎”,有民谚:“白虎当堂坐,无灾也无祸”。农家堂屋里都设有“白虎坐堂”,视白虎为家神。

五、张家界天子山的相王天子是谁

1、向王天子,是流传于湖南张家界市及湖北长阳、五峰、鹤峰等地的土家族民族英雄。他也是土家族的大神之一,尤其在张家界武陵源,几乎每座石峰、每条峡谷,都流传着向王天子的故事。而向王天子的历史原型最符合的就是明朝时期土家领袖向大坤。

2、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一统天下,对待少数民族实现弹压政策,引起不少少数民族首领不满和对抗,甚至发动起义,而朱元璋对待各地农民起义是残酷镇压政策。向大坤率领张家界青山岩一带土家儿女发动起义,对抗明朝,他自称“天子”,起义队伍上万人,多次打败明军,声势浩大。洪武十八年,也就是1385年,朱元璋派出征南将军汤和等率领精兵1万多人对青山岩进行围剿,双方在张家界插旗峪、百丈峡、罗鼓塔等地发生大战,最后向大坤战败,但他拒不投降,跳下张家界神堂湾而亡。

3、后人为了纪念他,给他修建庙宇,称为“天子庙”,凡是他活动过的地方,基本上以“天子”命令,如现在张家界森林公园里面的天子山、天子洞等。他也成为土家族大神之一,也就是向王天子。

六、土家族给叔叔叫什么

大量的土家族语言存在于马喇的本土方言之中,其中又以当地的蔼家文化最为出名。“蔼家”,就是当地人对母亲的称呼。据当日正在山脚下种菜的兰支和老人讲,在马喇当地的向、莫、兰、杨四大姓中,对母亲的称呼都是“蔼家”,此外他们叫叔叔为“满满”,弟弟为“佬佬”。人们之所以称这种土家族语言为“蔼家文化”,是源于土家人的母性崇拜情绪。

七、土家族传统节日祭祀的由来

1、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有:吃新节,舍巴日,赶年,牛王节,花朝节,洗神节等。

2、土家族处于原始宗教崇拜阶段。有祖先崇拜、自然崇拜、英雄崇拜、图腾崇拜等多种形式。其祖先崇拜为土王、八部大神、向王、向王军,这些都是土家早期的祖先神,认为其灵魂可以庇护本民族的繁荣昌盛。建有庙、祠堂,定期祭祀。对自然崇拜,认为万物皆有神。土家族认为禀君死后化为白虎,故敬祭白虎,各地都有白虎庙,禀君即是相王天子,本名巴务相,故白虎庙、禀君庙、相王天子庙皆是供奉同一人,家里神宪上所供白虎神位,实则也为供奉禀君。

3、受汉族影响在宗教方面,主要迷信鬼神,崇拜祖先。这些神不是他们自己的神。过去有巫师驱鬼。有的地方信道教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渌筠阁茶网